top of page

「中國示威群眾在爭取些甚麼?」「他們清楚自己的目標嗎?」

非常重要,卻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畢竟任何公正的群眾研究是幾乎不可能進行的。由要求解封到呼籲政制改革,示威群眾有寬闊的口號,也有個別參加者呼籲不要摻和挑戰大一統、政權的想法。



一張白紙,各種表述,是在這場運動中難以避免,皆因廣泛地凝聚群眾共識的條件(尤其是在牆內)並不存在。 那麼該如何團結不同聲音? 我沒有答案。或者說,我們感到很需要答案,但抱歉並不可能有答案,而且很可能不太需要答案。


我們必須接納光譜的存在,呼聲的多元,接納有人比較溫和、激進,接納未來可以帶領談判的人並不完全覆蓋所有人的聲音。在這個前提下,大家必須海納百川地爭取更多人同意自己的路線。


所謂公民社會,是外在於政府、私營機構,用以監察政府、推廣改革的力量。中國大陸有限的公民社會在2010年代初便被大搥摧毀,對人民最大的影響是異議的缺失。在政策、政治,甚至民生議題,多元聲音被消滅,人民對「如何變得更好」缺乏想像,價值教育被愛國教育取代,只允許共產黨所贊同的一股聲音。


久而久之,大部分籠內的鳥,只視頭頂的漆黑為天空,並義正辭嚴地反駁別人,說無垠飛翔的天空是不存在的。 群眾運動在意識的轉變前不可能存在;行動,故思考,或許這次運動的意義,是讓眾多忍受不了的人,思考「天空」的真實存在,去思考飛翔的可能。 這就是群眾運動的第一重意義,孕育思考、想像。


換言之,比起「他們正在爭取甚麼」,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會」爭取甚麼。作為一個群眾運動組織者,這就是Empowerment的意義,嘗試讓大家更了解身上的枷瑣,然後掙脫最限制自由的。當然,這涉及一個過程,也涉及很多辯論和修正。


中共教育/外宣最大的遺毒,是將國族主義凌駕一切。就像聯群結黨,不問是非,只以族群(黨國)利益的「想像」作判別是非的唯一準則。他們嘗試說服牆內的人,這個世界一直都是這樣行事──美國人不罵美國,香港人想爭取改革就是外國勢力,任何動亂都是只「一小撮人」受「煽動」而發生。 這是錯的。


公民的意思,就是將公義置於在民族主義之上。民主大於愛國,自由大於愛國,公義大於愛國。只談愛國不談價值,是一個披露光鮮外衣的流氓。 而愛國主義最高的情操,是用以推動公義的實踐,為疆土邊界內的子民服務。換句話來說,假若「國家」的代表、政權機關不義,是可以被挑戰、被動搖的。


這就是公民運動最核心的內涵,也是很多朋友走上街頭,要先嘗試想通的思想囚牢。 中國的現代性問題,官方的標準答案一直是如何讓中國洗脫「百年國恥」並完成崛起,但我覺得更深刻的問題,是如何在權利教育的基礎上,認清國人是國家的主人,認清國家未來的決定權,理應在自己手上。




4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