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族英雄張靈甫

虞子平

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名鍾麟,字靈甫,後以字行。陝西西安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抗日戰爭時任職於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所屬部隊,被蔣中正譽為“模範軍人”。在抗日戰爭中因為一腿重傷仍堅持作戰又名“跛腿將軍”、“鐵血將軍”。抗日戰爭後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 1947年5月,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孟良崮戰役中為國捐軀。


1903年8月20日,張靈甫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張鴻恩,被稱為“種莊稼的狀元”;母親靖秀英;哥哥張秀甫,職業經商;繼母滕氏,生有兩個兄弟。張靈甫在家鄉有一兒、一女。兒子張居禮,大學畢業,任中學校長;女兒張雲芳,中專畢業,在醫院任醫生。


張靈甫幼年時,在東大村村南私塾啟蒙,讀《四書》、《五經》。 10歲那年,進長安縣高小唸書,後考入長安中學。 1921年,考入陝西省西安市第一師範學校。在學校唸書時,國文成績優良,喜歡學習古文,對舊體詩詞興趣濃厚。愛寫字畫畫,師從韓兆鶚,經常臨摹何紹基字帖。每逢假日,便帶著毛筆墨硯,到西安文廟(今西安碑林博物館)臨摹唐代各著名書法家碑帖,有時忘記吃午餐,就買一塊鍋盔(燒餅)充飢。他愛好歷史,常與同學談古說今、評論中外。因擅長書法獲民國開國元勳於右任讚為奇才,兩人結為忘年交。 1923年畢業於陝西省第一師範學校,回家鄉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師。 1924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後因無力負擔學費於北大休學肄業。


1925年,張靈甫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赴河南,投入胡景翼部駐豫(國民二軍)軍官訓練團。此時,黃埔軍校正在開封秘密招生;他經友人介紹,通過考試被錄取。在上海轉接秘密關係時,遇到陝西鄉黨(同鄉)老同盟會員於右任,請其寫介紹信。是年秋到達廣州,進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當時,按考生考試成績分為軍官團和預備軍官團,張靈甫編在預備軍官團第二連。


1926年10月,張靈甫在黃埔軍校畢業,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當見習軍官,旋任第一團第二營第三連第三排排長,隨軍北伐。張靈甫所在第二營奉命進攻德安馬回嶺之敵。他根據敵強我弱之情況,建議夜戰偷襲,被營長採納。隨即帶領全排當尖兵,乘黑夜襲擊敵人獲勝,在戰鬥中,右腿負傷;戰後升為第二營第三連連長。


1928年秋,第一軍駐徐州九里山,奉命縮編為陸軍第一師;張調任第一師第三旅第六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張靈甫參加過中原大戰等戰役,在進攻河南唐生智戰鬥中,右臂負傷;1931年,升任第一師第五團第三營營長。


1932年參與對紅軍作戰,於六安、蘇家埠突破紅軍防線,將紅軍擊潰,獲蔣中正和胡宗南讚賞。 1934年,奉蔣介石命令,率部從湖北麻城、黃陂追擊紅四方面軍。


張靈甫營為前鋒,行動迅速,一度與紅軍發生白刃戰,雙方傷亡慘重。戰鬥結束時受到胡宗南傳令嘉獎,升為獨立旅第一團中校團長,率部進駐甘肅。


1934年底,開往川甘邊境隴南碧口駐防,阻止紅軍北上,不久又移防川北廣元、昭化一帶;次年獨立旅與紅四方面軍激戰一周,雙方傷亡慘重。旅長丁德隆指揮一個團損失殆盡,而張靈甫團基本上沒有損失,再次受到胡宗南嘉獎。紅軍到達陝北後,胡宗南奉命“圍剿”陝北。張靈甫率部追擊紅一方面軍至甘肅岷縣,從馬上摔下來跌傷腿,將部隊交給副團長指揮,自己到西安養傷。張靈甫進攻紅7師和紅20師陣地,紅軍大敗,團、營、連乾部被俘若干,胡宗南連夸張靈甫是“黃埔英才,革命猛將”。


張靈甫在老家有元配邢瓊英。部隊駐防廣元時,諱言其事,經人介紹,與本地女子吳海蘭結婚,後與新妻移居西安。一天,張靈甫見一位同事(楊團長)打趣說看見在電影院門口,張太太穿著旗袍,與一名小伙子西裝革履,倆人親熱。張靈甫認為恥辱難以容忍,向胡宗南請假,帶一支手槍回家。除夕之夜,槍殺妻子。張靈甫後妻王玉齡說吳海蘭是中共地下黨員,曾經偷拿張靈甫的軍事文件,因此被張槍殺,王玉齡赴西安求證發現吳海蘭之兄為中共地下黨員;張靈甫部屬劉光宇亦說吳海蘭偷拿了張靈甫軍事文件。


吳海蘭娘家人將張告上法院,法院壓著狀子不辦。後來在各界群眾強烈呼籲下,由西安婦女協會出面,吳海蘭娘家再次寫狀子,經張學良夫人於鳳至轉給南京宋美齡(國民政府婦女部長)。蔣公看信後生氣,電令胡宗南將張靈甫解往南京,監禁法辦。胡宗南視張靈甫為心腹干將,既沒有綁,也沒有派人押送,由張靈甫獨自到南京去。抵達南京後,張靈甫請求見蔣,蔣拒不見。張靈甫被關進“老虎橋模範監獄”,判處10年。 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政府下令,所有服刑中的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並保留原來軍階。王耀武曾任張靈甫營長,向蔣求情。張靈甫隨即被秘密釋放,投奔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王耀武手下任上校候差員。張將原名張鍾麟改為張靈甫。


1937年10月,張靈甫就任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一五三旅三〇五團團長,隨王耀武開赴前線,參加上海保衛戰。張靈甫率團前線構築工事。 11月10日後,張靈甫參與第三戰區部隊撤離淞滬時的第二期掩護任務。


1937年12月5日,張靈甫率三〇五團投入南京保衛戰在淳化鎮附近構建新陣地,當三〇一團棄守淳化後,三〇五團突進到上方鎮負責阻擊日軍掩護王耀武第五十一師退入南京,雙方展開肉搏戰,張靈甫的左臂中彈負傷不下火線,在戰役中張靈甫率部死守華嚴村以一團之力與日第18師團血戰一晝夜,最終也因傷勢嚴重,渡江後不久暫別部隊回到西安養傷。


1938年5月,張靈甫參加蘭封會戰,在三義寨攻堅戰戰役中,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在三義集圍攻土肥原師團,張靈甫率三〇五團接防紀鴻儒部三〇二團陣地,後進攻日軍陣地。


1938年,張靈甫又參加武漢會戰,在江西德安阻擊日軍。 1938年7月,日軍第106師團沿南潯鐵路南進,佔領德安。張靈甫以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一五三旅旅長的身份參加萬家嶺戰役,張靈甫率領一五三旅參加張古山戰鬥,指揮以本旅三〇五、三〇六兩個團為攻擊部隊突襲張古山制高點,並於前線親自督戰,組織力量進行固守陣地。


不久張靈甫受任旅長,率部隨第七十四軍開赴奉新、高安一帶休整。 “長沙大火”後,第七十四軍駐防長沙。


張靈甫帶領官兵幫助當地群眾在灰燼中重建家園,並以軍紀嚴明受到群眾好評;不久,他回陝西探親,由陝西第一師範學校老師韓兆鶚介紹,與西安名門望族姑娘高艷玉結婚,後因感情不好離婚。


1939年3月,第七十四軍奉調入贛,參加反攻南昌會戰。張靈甫於1939年4月1日在贛湘公路祥符觀激戰中彈受傷。


張靈甫帶領第一五三旅官兵急行軍,趕赴江西錦江,他見官兵衣衫濕盡,旅途勞頓,頗有怨言,即令部隊適當延長休憩時間。宿營時,張靈甫親至各連排慰問,並拿出自己薪水交給軍需官資助改善部隊伙食,使官兵深受感動,加快行軍速度,及時赴到錦江前線。 4月下旬,在第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統一指揮下,第一五三旅協同各旅、團、連克高安祥符觀,兵鋒直逼南昌外圍。 6月,張靈甫擔任第五十一師步兵指揮官。張靈甫率部馳援高安,親赴前線督戰右膝中彈。受傷後赴香港治療,後不顧英籍醫生勸告再治療一個月可以痊癒即提前歸隊,以致終身跛足,有“跛腿將軍”稱號。 1940年,升任第五十八師副師長。


在這前後三年,張靈甫先後率部參加三次長沙會戰。


在上高會戰中,第七十四軍作為決戰兵團,負責正面防守,第五十八師奉第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命令,在高安以西、棠浦以東一帶牽制日軍。第五十八師師長廖齡奇當時去湖南嶽麓山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不在任上。張靈甫協助師長廖齡奇指揮作戰,命令戰士挖陷阱、埋地雷,阻止敵人重武器前進;組織機槍火網或白刃格鬥,對付敵人步兵衝鋒等,以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由於日軍飛機、大砲多,攻勢兇猛,第五十八師官兵傷亡眾多。張靈甫放下電話,即趕赴前沿陣地,出謀劃策,幫助團長指揮部隊,堅守陣地。是役第五十八師以2,000馀人傷亡代價,協同第七十四軍其他部隊在上高縣、北下陂橋,頂住敵人攻勢。年冬,張靈甫升任第五十八師師長。


1943年11月,日軍集中第3師團、第13師團、第34師團、第39師團等近10萬兵力,從石首、藕池口、彌陀寺出發,進攻常德;張靈甫率第五十八師在常德以北阻擊日軍。 11月17日拂曉,日軍第三十四師團佐佐木支隊、第13師團——6聯隊猛攻肩擔埡、赤松山、亞門關。


第五十八師部分戰士面對強敵,產生怯戰心理,張靈甫召集全師官兵動員釋疑。經過一晝夜戰鬥,日軍寸土未進。張靈甫見官兵十分疲勞,便將部隊換下來休息;考慮到日軍正面進攻未能得逞,可能夜晚會來“劫寨”。於是命令預備隊第一七三團調撥一個營埋伏起來,防止日軍“偷營”。半夜,果然日軍一個聯隊化裝成便衣隊,從羊角山左側迂迴襲擊過來;哨兵識破,埋伏營立即殲滅其大部。最後在第五十七師近乎折損殆盡的狀況下國軍收復常德。張靈甫指揮第五十八師阻止日軍屢次進攻,有力支援常德正面防禦作戰,獲國民政府授予四等雲麾勳章。


長衡會戰展開後,張靈甫率領第五十八師從湘潭公路青樹坪轉到衡寶公路,參加衡陽外圍戰鬥,主攻雞窩山日軍據點。指揮所部向衡陽進逼,抵達市郊五里牌。雖然守衛衡陽的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在堅守47日後寡不敵眾被迫向日軍投降,衡陽終於陷落,但是張靈甫仍因增援得力獲三等寶鼎勳章。


1944年5月30日,張靈甫任第七十四軍副軍長;1945年2月20日,張靈甫晉少將。 1945年3年,被選拔到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二期受訓。當時,他是少將級副軍長,本來只能進乙級班,經申報蔣介石批准,進入甲級班,成為該班唯一少將級軍官,他經常引以自豪。 1945年6月畢業。抗戰勝利後回到第七十四軍。不久到南京,經人介紹,與女大學生王玉齡結婚。

蔣公以其戰功屢屢擢升,譽其為“模範軍人”,被國民政府朝野視為“常勝將軍”。孟良崮陣亡後入祀中華民國首都國民革命忠烈祠,被追晉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陣亡後入祀中華民國首都國民革命忠烈祠,被追晉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為了紀念這位功勳將軍,國民政府還將英國贈送給中華民國的一艘驅逐艦命名為“靈甫號”。將位於台灣高雄市鳳山區的鳳山溪東側、中正國防干部預備學校北面的凱旋路改名“張靈甫路”。

3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